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 正文

中山:集聚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 2022-05-20 08:11:29 来源:南方日报

五月的中山,深中通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五桂山中芳草林木郁郁葱葱。

今年以来,中山坚持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三统筹”,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在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交通畅通,营商环境更优,以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推动防疫、治水、“工改”及服务企业、招商引资等经济“主战场”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势头。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努力让八方人才在中山顺心创业、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历史机遇下,中山创新人才政策,奋力集聚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

关键在人

高质量发展呼唤人才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山提出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抢抓机遇,必须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必须发自内心呵护企业家、高效服务企业,必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等“六个必须”要求。

坚持抓纲带目,坚持系统思维,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规划提出“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项工程,一个坚强保证”发展蓝图,为吸引八方人才在中山创新创造创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其中,中山将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东承”方面,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突出火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多领域全方位学习拥抱深港。同时,加快“南联”步伐,主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深化“北融”发展,主动对接广州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发挥“西接”作用,加快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

着眼于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能级,中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打响工改、治水这两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

同时,中山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中山改革的“头号工程”,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工程,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文化氛围。坚定不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中山今年继续实施好“强中心”工程,引领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民生方面,实施民生福祉提升工程,大力推动富民增收,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构建高质量的新发展格局。

办好中山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山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铁腕治政,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中山铁军,为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组织保障

集全市之力服务人才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城以才聚。

2021年10月25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到中山履新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着手召开了全市企业家座谈会。郭文海提前半小时来到市会议中心门口迎候各参会企业家,专门安排知名企业家在自己左右落座,向社会释放出关心呵护企业家、高效服务企业的强烈信号。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关心的也是人才。在这次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家多数都谈到人才发展问题。在湾区发展的大潮中,人才是否能安居乐业,企业是否能安心创新,与一个地方的人才政策息息相关。会后不久,市委组织部专门召开企业人才工作座谈会,逐个听取汇报,详细了解企业关心关切的人才问题并拉出清单,逐步解决。

好的政策出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正确的引才导向。今年元旦前,郭文海召集市直机关、镇街100名科级干部代表召开座谈会,专门安排高层次人才列席,听取人才意见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现场解答。党代会闭幕后,郭文海到市委组织部调研,进一步提出要高站位谋划人才工作,学习周边地市好的做法,系统梳理和完善人才政策,让全市上下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氛围。这次调研后,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市委组织部开启了新一轮人才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3月15日,郭文海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审议新一轮人才政策初稿,主要探讨新时代的中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政策,现有的人才优势如何发挥、资源如何统筹,重点人才如何保障,人才服务如何提质增效等问题。

这次会议为中山新一轮人才政策出台定下主基调,并确定政策文件命名为《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而后历经多轮调研、论证、修改、征求意见、再修改、再征求意见,最终在4月1日这天,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

上下同欲者胜。党委重视、部门齐心、市镇联动,新一轮人才政策的出台,充分彰显了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竞争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中山多次对政策受益群体覆盖面、人才可享受的福利待遇、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进行调整,推动设立10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大力推动中山国际人才港、人才房、人才医疗绿色通道等人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镇街则积极落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企业、人才制度,及时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反馈到新的人才政策中,有力推动完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各镇街结合属地管理职能,强化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精准抓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加强人才政策宣讲解释等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企业发展、人才培养、行政资源落地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改革

推动人才机制破“四唯”

“一切从简!方便人才!改革一定要从破旧立新中实现改革效益。”在《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中,中山决定,实施“特聘人才”制度,面向大湾区、面向国内外评聘一批“特聘人才”。

根据规定,中山将由工信、科技、卫健、教体、宣传、农业、人社部门等7个部门,分别牵头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文化、农业农村和其他综合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的评定工作。

在特聘人才分类上,中山将特聘人才分为A、B、C、D四档:A档为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B档为省内领先水平;C档为市内领先水平;D档为优秀骨干人才。符合条件的人才均可报名参加评定。

特聘人才自聘约签订次年起可获得特聘补贴,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支出。中山按照A档200万元、B档100万元、C档50万元、D档20万元的标准进行发放。其中50%为购房补贴、50%为综合补贴,由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新的人才评定体系有效破除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四唯”问题,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模式。

除评定“特聘人才”外,中山对在本市工作且作出贡献的青年后备人才,同样分层分类给予支持。

根据最新的政策规定,第一类是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获得12万元研发经费和30万元生活补贴。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可获得1:1的配套支持。第二类是新培养引进的博士可获得20万元生活补贴。第三类是企业新培养引进的全日制硕士、副高职称人才,可获得3万元生活补贴。第四类是新入选“中山工匠”的技能人才,可按档次分别获得1万、5万、10万元奖励。

中山同时规定,对先后多次获得青年后备人才补贴资格者,按照就高不就低、扣减差额的原则发放补贴;青年后备人才入选特聘人才的,两类补贴可叠加,鼓励引导人才不断成长提升。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对中山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对乡村振兴,同样尤为关键。

今年,中山创新实施“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等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机制,技能人才由专业评审委员会认定,将一批没有统一评价标准的“田秀才”“土专家”纳入看贡献、懂技术、重实践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给予相应的人才保障。

今年3月,中山118名种花木、做腊味等农村专业人才获中山市首批乡村工匠职称证书,其中获评中级职称(工程师)和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各59名。

系统思维

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链”

伶仃洋畔,与深圳仅有一桥之隔的翠亨新区,已落成一座富集人才服务、创新、猎头的湾区人才服务的“总枢纽”,一个为全球人才量身定制的美丽港湾——中山国际人才港。

进门入口,正对面墙上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服务预约、办证量等信息。打印机、饮水机、沙发、绿植,以及人社、社保等部门的自动办理终端等有序摆放,还配备了自助咖啡机等人性化设施。

目前,中山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在这里设置了13个服务窗口,涵盖了公安、税务、社保等多个面向个人和企业的业务。效率高是每个体验者在这里最深的感受。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人员说,这里办事非常方便,环境很好,非常舒服。

顺着电梯上到二楼,这里安排了人才政策服务综合展示、猎头、风投机构等驻点。另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会议、学习等活动场所。

据了解,除翠亨新区总枢纽以外,在24个镇街还有布点,形成“1+24”服务体系,将为中山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发展大战略提供人才工作支撑。每一位初到中山或已在中山安居乐业的人才,只要找到人才港任一网点,都能得到规范贴心的服务或办事指引,凡是在中山工作的人才以及未来将要来中山工作的人才将获得“免申即享”服务,不用申请即可享受到系列配套服务,从政策咨询到引进认定,从项目对接到需求匹配,从安居保障到体检疗养,人才港都可提供“一站式”送服务上门,让人才免受申请审批所扰,安心创业生活。

接下来,人才港将按照“一个总部+五大中心”建设思路,以人才港总部为枢纽,在全市设置战略人才中心(位于翠亨新区)、科创人才中心(位于火炬开发区)、特聘人才中心(位于东区)、青年人才中心(位于西区)、技能人才中心(设于中山市技师学院)等五个功能型分支机构。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聚一批人力资源企业,将各类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引进到人才港,建设湾区青年创业中心、众创空间、创业实训基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阵地和实习实训平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创新创业便利,将人才港打造成为海外华人华侨、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才创业第一站。

相关

5000套“香寓”保障中山人才安居

近日,中山市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石岐、东区街道、南区街道、西区街道、三乡等镇街一批人才陆续搬进中山人才公寓“香寓”——智汇苑。

“香寓”是中山对人才公寓统一起的名字,既是“香山人才公寓”的简称,也既寓意着“人才与中山相遇”。

龙冰心是西湾智慧(广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售前工作人员,谈到新居,龙冰心雀跃的心情写在脸上,“我的房间是一房一厅,很漂亮也很舒适,按照补贴标准,每月补贴500元,那自己只需要出880元,就可以住到条件这么好的公寓,我觉得非常值得,搬进来以后很开心。”

在翠亨新区毗邻中山国际人才港的万科小区,新装修完工的人才房,朝向、采光、通风等条件都非常棒,装修风格彰显着当下中青年人才喜欢的现代、简约、轻奢品味。同时,也有兼具现代新中式、简欧等多种风格可供选择。

根据《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中山将从多个层面整合资源,解决人才安居问题。首先将盘活用好全市配建房资源,市镇(街)两级筹集5000套各类户型人才房,高标准建设管理800套市级人才房,保障人才短期居住需求。

结合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山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参与人才房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样化人才房供给体系。

建设一批青年人才驿站,在中山市实习、工作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可选择入住青年人才驿站,享受短期免费或低价居住待遇。

人才如果选择自购房,中山高层次人才可凭相关证明,在购买商品住房时可享受本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享受上浮优待政策。其中,国家或省重大人才工程人才、特聘人才、正高职称人才、博士、获评中山市首席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可获得上浮5倍最高达300万元的贷款额度;副高职称人才、全日制硕士、高级技师,可获得上浮30%的贷款额度;技师可获得上浮20%的贷款额度。

对有需要贷款的人才,可以在“人才贷”基础上,由相关金融机构承办,对自愿申请、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中山英才卡”,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满足人才个性化资金需求,提升人才生活品质。(●南方日报记者吴帆 通讯员钟祖彦)

标签: 高质量发展 良好势头 人才高地 历史机遇

推荐阅读

中山:集聚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五月的中山,深中通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五桂山中芳草林木郁郁葱葱。今年以来,中山坚持疫情防控、经济...

东莞启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 全面构建“大应急”智能化体系

步入万亿GDP、千万人口新起点的东莞,治理二字意味着什么?在东莞智慧城市运行中心(IOC),与IMAX银幕一样...

广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市场主体纾困 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服务门槛

笔者从省财政厅最新获悉,广东在落实现有金融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新增投入3亿元,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

广东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喝了几十年的井水,如今也喝上了自来水。61岁的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白坎村村民范群友说。没通自来水前,...

狮山切实保障林长制落地见效 为狮山群众守护好碧水青山、绿树蓝天

昨日,狮山镇召开林长制工作推进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级有关决策部署,研究推动狮山镇林长制工作...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