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型无机多孔材料,很耐高温,不易燃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过去,由于缺乏成熟的对接交流平台,像这样的新技术难以被相关企业知晓、利用,因此常常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但目前,这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公用及民用建筑领域。出现这样的结果,正是与绵阳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分不开的。
就像这样,一个个“绵阳创新”“绵阳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
敢闯敢试,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去年年底,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赋能创新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将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引育、金融资本汇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路径,促进产业需求、创新要素与金融资源一体化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每个节点、每个主体都不可或缺。那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又该如何各司其职呢?
对此,绵阳深入创新供给端在绵科研院所,寻找“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同时,又从企业创新需求端入手,摸清企业技术痛点,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以揭榜挂帅、对接会等多种形式,让市场与实验室无缝对接。
纵观绵阳创新领域的闯与试,不仅在于区域联动,还有制度、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配套与整合。
今年,绵阳制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积极为院所、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引导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同时,打通“堵点”“难点”,不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丰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开启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车”。
绵阳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围绕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军工电子等优势技术领域,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624科创中心、九洲集团国防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积极承接重大科技成果二次研发,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打通堵点,为创新需求“两端”架桥铺路
4月底,在一场“融合创新·科技赋能”院企联合技术需求对接会上,四川东材科技份精密涂布技术部技术副总经理刘洪乐得到了自己心仪的一份合作协议。
刘洪乐告诉记者:“本次对接会上,我提出在部分高端进口原材料替代方面寻求技术支持,我认为后续多方的合作应该会帮助我们产品快速落地,加速推向市场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场场对接的背后源于绵阳市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与在绵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遴选科技助理,促进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交流,聚焦绵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对症下药,为创新需求架桥铺路。
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力量,在企业技术发展有难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有需求时,科技助理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并在企业需要时,为企业与高校搭建起对接交流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据了解,针对科研院所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存在的问题,绵阳发挥科技助理“1+1+N”的模式,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1+1+N”具体来说就是“1个科技助理+科技助理所在的原单位+发挥科技助理背后N群力量”,科技助理背后的N群力量就包括毕业院校、校友会、朋友圈等优质资源。
正是在此思路下,针对绵阳云聚科技、垚磊科技等3家慕名而来寻求科技助理帮助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助理进行实地走访,推进西南科技大学与其进行产学研合作,协助解决成果转移转化的难题。
“在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我们将运用市场和专业的力量,将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吸纳和转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能力,借助转移转化平台,打通供需通道,形成良性互动循环。”科技助理田勇表示。
整合资源,让科技成果转化爆发式增长
去年底,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与重庆荣凯川仪仪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结题,正式投产。该项目在技术上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更加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能更好地适应钢铁厂、化工厂、轨道交通等复杂作业环境。
为处理好技术成果转化问题,让技术成果走上市场,绵阳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搭台,培育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搭桥。
为确保能高效快速实现对接,在相关技术交易中心的资料库里,已累计收录各类成果30000余项、相关企业13000余家,征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2900余项,吸纳评估评价师及各类专家1500余人。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技术交易中心负责人透露,积极搭建平台,做强做优技术交易,整合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产业园区、科技金融机构等科技创新创业资源要素主体,推动技术、市场和资本之间的合作,为入驻的科研成果提供遴选、评估、评价、再研发、交易担保等服务。
绵阳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结下硕果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探索形成了一套科技成果对接机制。目前,全市有国省级技术转移中心1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02家,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更是数以百计。另外,还建成了四川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一批主攻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示范平台。(郭若雪 芶文涵 陈科)
混凝土还能漂浮在水中吗?由西南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材工业绿色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最新研发的新型材料...
近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200多名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高山密林,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农户摘果、除...
5月21日上午,湛江市麻章区乐龄社区服务中心(麻章区残疾人智慧托养中心)揭牌仪式举行。这是湛江首家智慧...
五月的中山,深中通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五桂山中芳草林木郁郁葱葱。今年以来,中山坚持疫情防控、经济...
步入万亿GDP、千万人口新起点的东莞,治理二字意味着什么?在东莞智慧城市运行中心(IOC),与IMAX银幕一样...